跳转至

理论复习

在做实验前,让我们复习一下网络原理课上讲到的理论,理解一下为什么要实现一个 RIP 协议的路由器,实现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哪些东西。

网络的功能

网络的功能是什么?让两个主机相隔万里也可以通信。如果要用现实生活来比喻,那么就像是全球的快递,可以把货物送到任何一个人的手上。寄过快递或者网购的同学应该都知道,寄件的时候,需要往快递单上写下一个全球唯一的寄件人地址和收件人地址,快递员按照收件人地址,一步一步转运到目的地。

那么,假如你是快递公司,你会如何计划路线,让一个快件从寄件人发送到收件人?如果我们观察现实生活中快递的路径,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流程:

寄件人->寄件人最近的快递站->寄件人所在区->寄件人所在市->寄件人所在省->收件人所在省->收件人所在市->收件人所在区->收件人最近的快递站->收件人

从中间划开,我们可以看到,快件先从小地方不断转到大地方,再从大地方转到小地方,最后到达终点。每一次转运,都是两种情况:要么是同级转运,比如上面的“寄件人所在省->收件人所在省”,要么是级间转运,比如上面的“寄件人所在区->寄件人所在市”等等。

上面是从全局视角来规划这个事情,但假如,你是某某快递北京市转运中心的员工,对于手上的快递,你要怎么决定,这个快递是给中国转运中心(上一级),还是给天津转运中心(同一级),还是给海淀区转运中心(下一级)呢?

答案是根据收件人的地址进行判断:

  1. 首先看收件人是不是北京市的,如果是,那就看是哪个区的,如果是海淀区的,就转到海淀区转运中心(下一级)
  2. 如果不是北京的,那就看是不是中国其他省市的,如果是天津市的,那就转到天津市转运中心(同一级)
  3. 如果不是中国的,那肯定是到国外的,那就转到中国转运中心,之后再转到国外。

如果每一级快递转运中心都按照这样的逻辑判断,那就不需要一个全局的人来调度了,只需要各转运中心按照自己的逻辑,找到下一家,把快递送到下一家即可。

把上面的这个故事挪到虚拟的网络世界,那么寄件人收件人的地址就是全球可达的 IP 地址,快递转运中心就是各级路由器,转运中心用来判断下一家转运中心的机制就是查路由表。

那么,为了让网络联通,只需要让所有路由器都配置好正确的路由表。但这件事情并不简单,网络中会经常出现变化,总不能让每个路由器旁边都蹲一个人,实时修改配置吧。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路由协议,让路由器自己找到正确的路由表。

RIP 协议的用途

为了让路由器找到正确的路由表,本实验要实现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路由协议:RIP 协议。简单来说,假如现在要搭建这样一个快递网络:

清华大学 <-> 海淀区 <-> 西城区 <-> 东城区 <-> 故宫

其中海淀区是清华大学的上级,东城区是故宫的上级,海淀区、西城区和东城区平级。海淀区和西城区接壤,西城区和东城区接壤,但是海淀区和东城区不接壤。

那么,我要从清华大学访问故宫的网站,怎么办?第一步很简单,清华大学知道故宫不在海淀区,那么肯定转给自己的上级海淀区。但是海淀区也不知道故宫在哪,海淀区只知道自己和西城区接壤。这时候就需要运行 RIP 协议,让海淀区知道,如果要访问故宫,那就转给西城区。

形象地来说,RIP 协议运行过程如下:

  1. 海淀区宣传我这里有清华大学,东城区宣传我这里有故宫
  2. 宣传的声音传播距离很短,只有接壤的才能听得到,所以西城区知道海淀区有清华大学,东城区有故宫
  3. 然后西城区给东城区宣传,虽然我没有清华大学,但是我可以帮你找到清华大学;西城区给海淀区宣传,虽然我没有故宫,但是我知道故宫怎么走
  4. 这时候海淀区知道有故宫这么一个地方,并且去故宫,要先去西城区;东城区知道有清华大学这么一个地方,并且去清华大学,要先去西城区
  5. 这时候清华大学和故宫之间的网络就联通了

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实验里要做的。

路由表

上面讲到了路由表的重要性,并且我们可以用路由协议来自动得到一个正确的路由表。那么,路由表具体怎么工作呢?假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路由表,我们要怎么设计?回想上面提到的转运逻辑:

  1. 看看收件人是不是我管辖范围下的,如果是,就转给更小范围的转运中心
  2. 如果不是我管辖范围下的,但是是属于我邻居的管辖范围,那就转给邻居
  3. 否则就转给上一级转运中心

再来回想一下收件人地址是怎么组成的: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,如果我们分段,那就是:

中国/北京市/海淀区/清华大学

假如我们是北京市转运中心的工作人员,如果要形式化地描述上面的转运逻辑:

  1. 看看收件人是不是我管辖范围下的(匹配 中国/北京市/*),如果是,就转给更小范围的转运中心(如果匹配 中国/北京市/海淀区/*,那么就转给海淀区的转运中心)
  2. 如果不是我管辖范围下的(不匹配 中国/北京市/*),但是属于我邻居的管辖范围(匹配 中国/*),那就转给邻居(如果匹配 中国/天津市/*,转给天津市转运中心)
  3. 否则就转给上一级转运中心(不匹配 中国/北京市/*,不匹配 中国/*,匹配 *

根据上面的逻辑,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按照地址由大到小进行划分,然后构造上面的“匹配”和“不匹配”条件。但是,一旦条目增加,那么第二条出现不匹配第一条的条件,第三条出现不匹配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条件,等等,这个算法复杂度就太大了。

换个思路,如果我们只考虑匹配最精确的那一条,就不需要进行“不匹配”的判断了。比如,中国/北京市/海淀区/清华大学 匹配上面的三条,但是第一条最精确,所以我们选择第一条;中国/上海市/浦东新区/浦东机场,匹配了上面后两条,但是第二条最精确,所以选择第二条;美国/加利福尼亚州 只匹配最后一条,那就是选择第三条。对于算法来说,从多个匹配里找到最精确的,比每次匹配时都要排除掉前面已有的情况,要更加容易。这就是为什么路由表要采用最长前缀匹配。

那么,上面的这个逻辑对应的路由表就像:

* -> 中国转运中心
中国/天津市/* -> 天津市转运中心
中国/北京市/海淀区/* -> 海淀区转运中心

转运快递的时候,只要在表里寻找最精确的匹配,就可以找到转运的下一个中心。

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关系

经常有同学在学习的时候,会疑惑交换机和路由器是什么关系?为什么会有三层交换机的说法?

首先,对于网络设备的功能来说,交换机和路由器是很不一样的东西,虽然名字有点像,但是交换机主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(二层),针对的主要协议是以太网(Ethernet);路由器主要工作在网络层(三层),针对的主要协议是 IP。

前面的例子已经讲了,将路由器比喻为快递的转运中心,各个转运中心之间如何按照路由表决定下一跳的路由。但是,这个模型忽略了一个事情,那就是快递总有人要来送,那怎样从海淀区转运中心运到西城区转运中心呢?现实生活中,城市里已经建设好了许多道路,意味着只需要在已有道路上选择一条路径即可。但在网络空间里,道路都是自己建的,需要用一根根网线把网络设备连接起来,那么这时候就要规划这些转运中心之间的道路,要满足有足够的运输能力(带宽),也要考虑建设成本。

还是举北京的例子,海淀区,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形成一个三角形,两两毗邻。为了让这三个区的转运中心之间有路可走,一种简单的方法是,在两两之间建立一条直路,这样需要建设三条长的路;另一种方法是在三角形中部设置一个集合点,从集合点向三个顶点建设三条比较短的道路。显然,后一种方案建路的长度更短,但是每条路需要建得更宽一些,综合起来还是更优。这还只是三个毗邻的区,如果更多的话,后一种方案的优势就更能体现了。

设想一个电脑教室,几十上百台电脑都需要上网,难道都用网线把它们两两连在一起?更好的方法是,用交换机来做汇聚,用交换机连接许多台电脑,再把交换机连接到其他地方;一个交换机不够,那就再来一个。交换机一个很基本的功能就是简化网络拓扑,并且顺带解决了共享介质的冲突问题(相比一根网线把所有机器串起来),根据其交换表的学习算法,得到一些免费的性能提升(减少了不必要的广播)。

所以,如果从 IP 层来看,交换机是完全透明的,可以当成一条网线,下面连了许多主机。至于三层交换机,其实是市场需求演变出来的产品,很多时候,客户需要的是交换机的多端口汇聚功能和一些简单的路由器功能,因此就把简单的路由器做到了交换机里面了。从抽象的网络功能来看,三层交换机里面是一个交换机+路由器的组合,就好像无线路由器是路由器+AP的组合一样。


最后更新: 2022年6月20日
作者: Jiajie Chen

评论